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 正文内容

我们是X We Are X (2016)

纪录片/音乐  318次播放

视频推荐

电影君

我们是X We Are X (2016)

我们是X We Are X (2016)

2016年欧美9.3分纪录片《我们是X》BD中字

◎译  名 X Japan的死与生(港)

◎片  名 我们是X We Are X

◎年  代 2016

◎产  地 日本/英国/美国

◎类  别 纪录片/音乐

◎语  言 英语/日语

◎字  幕 中文字幕

◎上映日期 2016-01-23(圣丹斯电影节)/2016-06-12(上海电影节)/2017-03-03(日本)

◎豆瓣评分 9.3/10 from 1674 users

◎IMDb评分 7.7/10 from 527 users

◎文件格式 x264 + ACC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085 MB

◎片  长 95 Mins

◎导  演 史蒂芬·卡嘉克

◎主  演 Gene Simmons

      Wes Borland

      Richard Fortus

      Hiroshi Morie

      Toshi

      Sugizo

      Yoshiki

      Pata

      玛丽莲·曼森

◎简  介

  由知名纪录片制作人John Battsek伙拍著名导演Stephen Kijak操刀,由从XJAPAN前年首次登陆美国麦迪逊广场花园(参考本站另一报导)当天开拍的纪录片已定名为《We Are X》。《We Are X》以挖掘X JAPAN灵魂人物、队长YOSHIKI的内心为切入点,细说这个一代霸主乐团的传奇故事。

作为典型的没什么业余生活的中国城市打工青年,最近话题度较高的几部电影我都看了:《七月与安生》《釜山行》《你的名字》《湄公河行动》《驴得水》《奇异博士》,当然还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我不是潘金莲》。 各花入各眼,电影散场的时候,同行的人连连道好,我却只想翻白眼,或者我认为难得别人说是烂片的情况都有。毕竟大众电影是娱乐,不能牵强地拔高到艺术的范畴,何况再高雅的艺术也不能众口归一。 值得一说的是,在看这些电影的空档,我还看了一部纪录片。看完的当下,我没什么感觉,因为纪录片里的人和事我一点都不熟悉,之前连听都没听过,所以立马就揭过去了。 如果记忆真是一条大河的话,有些过眼的东西,当下并未掀起波澜,只是沉入河底,随着时间的流淌又慢慢升出水面,在一堆闪动的影像中逐渐清晰起来,最后竟然成为那座最高耸的丰碑。说是“丰碑”也有点夸张,这部电影之所以让我印象越来越深刻,应该只是因为其他可做对比的东西都太经不起时间的凝视了。 这部纪录片叫《我们是X》(《We Are X)》,记录了日本X-Japan乐队2014年在美国麦迪逊广场举办演唱会的全过程。 X-Japan乐队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20世纪末日本最火爆的摇滚乐队。如果觉得它离我们太遥远的话,想象下同时代的Beyond乐队在当时华人圈的火红程度,就能对比出X-Japan当年在日本的可怕地位。20年前,他们是无数日本年轻人的精神信仰,电影中有乐队成员去世时成千上万的粉丝哭喊着追着灵柩跑的画面,很多粉丝因太过悲痛而晕厥,甚至有人自杀。他们流着泪对着镜头说:X-Japan是我唯一希望,没有他们,我不知怎样活下去。 X-Japan和Beyond有个很大不同:摇滚流派不同。 摇滚本身从出生时起就融合了爵士、乡村、布鲁斯等等不同的音乐类型,后来又发展出了迷幻摇滚、视觉系摇滚、重金属、朋克、雷鬼、山地……如果有人立志写一部摇滚史,那工程就太浩大了,恐怕要涵盖整个20世纪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因其涵盖之广,没人能对“摇滚”做一个令所有人信服定义(至今关于Beyond的音乐是不是“真正的摇滚”还有很多说法)。 但是X-Japan的摇滚流派却没有半点争议,该乐队是最早的“视觉系摇滚”乐队之一,也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的视觉系摇滚乐队,它成立于日本,辐射了整个亚洲。乐队成员妆容浓烈、造型夸张,舞台表演性质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行为戏剧化,所以能迅速虏获年轻人的心,也被主流文化所抗拒。传播到中国,对80后影响很大,我们现在称之为“非主流”。十几年前,顶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破烂的衣服,抽烟喝酒文身,迷恋暗黑文化的年轻人还随处可见,但是如今的中国城市青年早已将之抛弃,追随更新潮的音乐了。现在在文化滞后的中国乡镇,还是能偶尔见到视觉系的影响——那就是一度在网上被当做笑话的“乡村非主流”“洗剪吹组合”。 当时的中国青年舍本逐末,对视觉系摇滚做了滑稽的变异,忽略掉“摇滚”这一核心,只追求文化的末流“视觉系”,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和无知。 不过也有例外。我在网上搜“X-Japan”,看到有这个乐队的贴吧,不到3万的粉丝。他们分享X-Japan成员最新的消息,对各类摇滚乐有很深的认识,是X-Japan在中国最初也是最后的粉丝。 回到电影。 2014年日本视觉系天王乐团X-Japan要在美国的麦迪逊广场举办演唱会,西方的乐迷们闻风而动,激动地等待偶像的登场。这时距离X-Japan第一次解散快20年了,视觉系摇滚也没落了20年。直到乐队解散,他们也没能实现将他们的音乐推向全世界的梦想,影响力只及少部分西方乐迷。 麦迪逊演唱会的镜头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情节靠闪回完成:回到20年前演唱会现场,他们在舞台上大喊“We are——”,台下粉丝回应“——X”的盛况,回到主唱的离开,两位吉他手的死亡,回到粉丝的哭泣和呐喊。 电影中有很多对Yoshiki的采访,他全程带着墨镜,没法看透他的表情。当谈到一个成员的自杀时,有泪水从墨镜下面滑落,嘴唇抖动不止。经历背叛、破裂、自杀,然后老去,这可能是所有伟大乐队的宿命吧,毕竟兄弟和爱人、名利和义气,都是不可调和的天敌。 Yoshiki是这个乐队的鼓手也是灵魂人物,童年目睹父亲自杀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他非常迷恋死亡游戏,因为身体虚弱,每次在舞台上打鼓都用尽最后一口气,然后躺在舞台上,窒息般痛苦地扭曲着身体和面部,好像随时都会死去。 被问到Yoshiki是不是想在舞台上完成自杀目的时,另一个成员略带嘲笑着说:他身体好着呢。 这就是视觉系摇滚最大的特点——表演性,明明是唱歌,却把自己打扮得五颜六色,女气十足;明明“身体好着呢”,却好像要在舞台上为音乐献身一样,他们的行为和造型总是和死亡相关,音乐又充满对生命的颂扬、对自由、正义和爱的渴望,他们的表演挣扎、扭曲、迷幻、极端,年轻人像崇拜死神一样崇拜他们,又像仰望天使一样把他们当做绝望中的救世主,他们的歌迷,明明都是青春好时光,却都向往腐烂的气息,然后在腐烂中呼喊光明,不需要观众,就可以自导自演出一场死亡和重生的戏码。 如果光是这样评价,肯定是不公正的。撤掉华丽的外衣,他们的音乐本身很强大。主唱Toshi的声音尖锐高亢,嘶吼着华丽而坚定的歌词,伴随着乐器强烈的金属撞击声,和其他所有经典的摇滚乐一样,有冲击人心的力量。 随便选首歌,看看歌词: Touch the stream an ember ray 触碰那蒸腾的余烬之光 Seize the light and don’t let the falcon 注视阳光别让猎鹰找到你 Close your eyes and see the sight  闭上眼睛 看清一切 Where the sun be free to shine  那烈日洒遍自由的地方 Born to be free (free forever)  生来自由 Born to be free(now and forever) 生来自由 Nobody can steal (steal the freedom) 任何人都无法剥夺 We'll be forever free to love 我们将至死相爱 Cut the leash fulfilling death 挣脱束缚 感受死亡 Try to hide and try not to die!  试图藏匿 妄想苟活! Into the shadow the butterfly  化为蝶影 Where your heart will fill to fly 你的心将在此自由飞翔 X-Japan是视觉系摇滚的开始和高潮,龙卷风一样地席卷而过,有人死去,其他人也都老了。 摇滚乐因其辉煌而衍生出无数分支,而正因为分支太多了,摇滚的精神已无法确切表达。视觉系摇滚作为其中绚烂的一支,提前死亡,其他的流派也正在消解着摇滚的定义。 都说摇滚已经没落,汪峰之流都是耻辱。也有人很坚定:摇滚不死。 其实这都没什么,任何流行文化都会逝去,然后重生,到时就算名字不叫“摇滚”,也会高唱摇滚的精神。

Tags: 纪录 音乐

大家都在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