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 正文内容

年轻时候 (2014)

剧情/喜剧  207次播放

视频推荐

电影君

年轻时候 (2014)

年轻时候 (2014)

2015年美国6.8分喜剧剧情片《年轻时候》BD中英双字

 ◎译  名 年轻时候/当我们年轻时/青春年少时/青春倒退噜(台)

◎片  名 While We‘re Young

◎年  代 2015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喜剧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幕

◎上映日期 2015-03-27(美国)

◎IMDb评分  6.8/10 from 5,000 users 

◎视频尺寸 1280x720

◎文件大小 0.99 GiB

◎片  长 94分钟

◎导  演 诺亚·鲍姆巴赫 Noah Baumbach

◎主  演 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本·斯蒂勒 Ben Stiller

      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

      阿曼达·塞弗里德 Amanda Seyfried

      德丽·海明威 Dree Hemingway

◎简  介

  一对夫妇过着平凡又重复的生活,直到他们遇见一对新鲜潮人。生活是变得丰富,还是终归各活各的。

这部在北美上映了几周的电影由导演诺亚·鲍姆巴赫自编自导,他曾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导演韦斯·安德森两次合作,分别为《水中生活》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联合编剧,又一位美型创作者。 这部作品中导演诺亚·鲍姆巴赫,细心地捕捉人物内心与社会现实的碰撞,无论是中年夫妇的生活,还是不同时代人物的相似与不同,都是他乐于表现和探讨的问题。 本片中的主角夫妇由《博物馆之夜》的男主本·斯蒂勒和以《穆赫兰道》文名的女演员娜奥米·沃茨出演。这两位从形象上,让我们抛开了传统的高富帅和白富美,斯蒂勒的矮小和自嘲像极了我们周遭的普通人,而沃茨的阅历和真诚也都写在了脸上。 有人诟病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探讨婚姻中年危机问题寥寥几笔,后面又转入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问题,感觉顾此失彼,都未击中要害。 不过,我不敢苟同。电影的名字是《While We're Young》,中文译名《年轻时候》。所以电影中依托中年夫妇的生活和年轻人的艺术创作,都在指向一个核心,我们年轻的时候和我们老了之后,追求的有什么不同。人物和时代的反差,都是只衬托的元素。 电影通过情节的设定和最终的结局,给出了一条很实际的观点,也可以说是一种现象:归根结底,无论什么时代,年轻人依旧急迫的向上攀爬,努力成为成功的成年人。而成年人总爱在上年纪之后,有种患得患失的隐忧,觉得自己一定错失了什么,从而很想重拾青春。 电影中,导演先用中年危机夫妇生活作为引入,顺理成章的驾驭了观众的心理,他们生活很无趣,他们有些焦躁,彼此的关系遇到了瓶颈。在这里特意加入了另一对中年夫妇做对比,区别是他们刚刚有了自己的孩子。感觉到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看起来有了新生命的家庭生活充实且美满。 在这组对比中,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的区别是什么,孩子会带夫妇进入一段不同的旅程,真实的痛苦并快乐着。 但是如果双方没有孩子,那么他们如何让彼此的关系,进入下一段旅程。 电影给了以我们一种可能,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中年人的焦虑,往往感觉自己与现在的年轻人相差甚远,这样的不同让他们切身的感到自己的老去。所以重返年轻是否可以让这对中年夫妇找到焕发青春的激情。 当这对40多岁夫妇Josh & Cornelia遇上了25岁的夫妻Jamie & Darby,他们在“偶然”相遇后,双方在交谈中都流露出对彼此的羡慕之情。深入了解后,男主角Josh发现他们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却通过不同的方式。四十岁的成年人会看电子书,漫无目的地播着Apple TV,每天凝固在电脑前,当然还有被手机的消息提醒控制。而二十五岁的Jamie却只听黑胶唱片,车里放着卡带,在家只看录像带,用打字机写作,还进行户外篮球运动。这样的成年人依赖新媒体,年轻人回归传统生活的反差,通过镜头的交叉剪辑表现他们的一天,趣味恒生。此时的观众,都会自然的倾向Jamie和Darby那种已经离我们远去,却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 于是被震撼的Josh & Cornelia夫妇开始跟这对年轻人越走越近,Josh开始带上年轻人的帽子,穿上旧式复古皮鞋,骑自行车上街,尽管后来被医生告知他已经患有关节炎和老花眼…… 而Cornelia从育儿教育课程逃出来,开始学习Hip Pop,与Josh两个人在家High的不亦乐乎,感觉他们以前的朋友都太无趣了。 看起来Josh & Cornelia已经重返美好生活了,剧情发展到这儿,如果就这样收场,一定会被影迷吐槽,未免太浅尝辄止了。 于是导演用一个阴谋论打破了这个看起来很顺理成章的表象。 其实现象背后的本质从来都没有变过,文艺范,小清新,充满想法,不求名利,都是用来给别人看的,这个别人不是其他,就是社会上的成年人们。 他们的弱点显而易见,他们越是缺失什么,就越疯狂的想追回那些曾经。当Jamie最终暴露了其真实的目的,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追求名利,想要成为被社会关注的人。所以他利用一切资源,洒下诱饵,一步一步,利用Josh,和他交换身份,得到成年人的一切。而背后和未来他又会感悟什么,不是他现在需要担心的,也用不着别人为他担心,年轻时候就是这样的野蛮,任性,自顾自的自圆其说。 而在整个过程中,Josh被当头一棒,想想自己年轻时候,也是极力的模仿成年人,甚至人到中年还在期待被别人认可,希望被人羡慕,从而迷失了自我,被人利用也不自知。原本以为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同的,结果发现与当年的自己是一样的,忽然感到些许宽慰,接下来就是如何善待那个已经被自己正视的自我了。 然而,回过头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循环,很少被打破,是每个人成长的路径。从少不更事,奋力拼搏,出人头地,到怅然若失,回归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渴望成功,之后才会真的体悟自我,再修正自我,人生就是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只不过不同阶段,我们眼中的自己是不同的,眼里的目标更是不同。 电影中这对25岁的夫妻,看起来是那么的逍遥自在,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些拼凑起来的,被世人认可的故事,是否属于他们自己。 而当你人过中年,在突然发现人生有一半已经消失在你身后时候,你当然会怅然若失。看着眼前那最后一半路程,即反思自己前半段来路上似乎没捡到什么宝,又感受到正在衰退的身体与疲惫的心灵,于是更加纠结于未得到的事物和做错的选择,对未来的自己失去信心,需要重新构建自我。 电影中除了对比年轻人和中年人,还有老年人的介入,Josh的岳父是个功成名就的电影人,他象征了主流社会,现如今哪个行业顶端不是被一些老人家霸占,而获得他们的认可,你才能蜕变为成功人士。而作为女婿的Josh一直没能获得岳父的认可。 电影结尾,男主角没有戏剧式的反击,当Josh跑去和Jamie对峙的时候,在无人的后台,正好与前台老导演的演讲交叉剪辑,一面是谎言的揭穿,一面是老一代人的真理宣扬。虽然Jamie无法回答Josh的逼问,可是回到人前,Jamie就像个固执的孩子不肯承认,而众人的反应更是让Josh有气无力,人们根本不在乎那些谎言,只要Jamie拍出来的纪录片好看就行了,至于其中是否利用了你,又编了几个别人的故事进去,Who cares, 这里Josh的一切愤怒都会被人归结于他的嫉妒,因为他努力了前半生,都没有让自己的纪录片获得关注,唯一的原因是因为他拍摄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所以也是索然无味的,枯燥亢长的。 而关于创作和做事的方式:真实的索然无味,还是虚构的感人至深。将永远是创作者对自身的拷问,而电影中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年龄人对此的态度。在现实面前,年轻时候你可以犯傻,中年时候你反思自己当时真傻,而老年的时候你反而学会了装傻。 电影通过聚焦年轻人和中年人之间,从表象到内心的相互投射。从彼此羡慕,到将自己变成对方。 年轻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成人的舞台,看起来过着文艺的生活,其实骨子要的还是普世的成功,而Google,Facebook,Gopro,都是他们的武器,在背后隐藏起来,再成年人不备之时,将其拉下马。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执迷于得到了什么,而不是经历的什么。重要的是别人怎么看我,而不是我自己是谁。 而岁月匆匆,幡然领悟,既然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必匆忙追赶成年人的步伐,反之,也没有必要在年迈之后盲目弥补年少时的自我,人们总是因为以上两种想法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左右自己的选择与决定。 影片的最后,Josh 放下了他长久的没有完成的纪录片,和妻子Cornelia踏上了新的旅程(准备领养一个孩子),他们坐在候机大厅,看着杂志上那个曾经相识的年轻人,像他们的过往一样,义无反顾地跳进了成人的名利场。 感叹过后,镜头转向了下一代新新人类,一个两三岁的宝宝拿着智能手机,不停的点击,自言自语。影片在夫妇二人错愕的眼神中落幕了。下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无法想象,未来在他们的年轻时候……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一定不会趋于平庸。 而岁月累积过后,你才体悟到那份真实。 成为别人,还是成为自己。 Face the reality, we are boring. Life is boring, but it's real.

Tags: 剧情 喜剧

大家都在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